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河北巨鹿人張角領導的一次農民大起義。當時,地主階級的掠奪、兼并變本加厲,農民的破產更加嚴重,社會階級矛盾十分尖銳,從而激起東漢農民群眾更激烈的反抗 斗爭。
此時,巨鹿人張角自稱“大賢良師”,以治病的方式傳教,秘密組織農民群眾起來斗爭。經過十幾年的努力,教徒遍布青、徐、幽、冀、荊、場、兗、豫等地,共幾十萬人。他把這些人編為三十六方,大“方”一萬人,小“方”六、七千人,每方都有自己的首領,并提出“蒼天已死,黃天當立;歲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的口號,準備在農歷甲子年(公元184年)三月五日于京城和全國同時起義。但是,由于叛徒的告密,起義被迫提前發動。
公元184年2月,在張角領導下,“七州二十八郡同時俱發”,百十萬大軍象暴風驟雨,對腐朽的東漢王朝展開了最猛烈地沖擊。起義軍頭裹黃巾稱“黃巾軍”,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席卷了河北直至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。當時,黃巾軍的主力部隊由張角、張梁、張寶兄弟率領,戰斗在河北一帶,十一月占領了廣宗(今河北威縣東)。
東漢政府極其恐懼,派遣北中郎將盧植率反動軍隊同張角軍戰于廣宗。盧植在廣宗城周圍筑起圍墻,挖了壕溝,架上云梯攻城,久攻不下。朝廷遣小黃門左豐監視盧植,后撤換了盧植,用東中郎將董卓來代替,繼續圍攻廣宗。但直到第二年的六、七月間,廣宗依然在起義軍的堅守之下。八月張角不幸病死,他的弟弟張梁指揮戰斗。張梁軍越戰越勇,反動軍隊難以戰勝他們。
東漢朝廷吃了敗仗,撤換了董卓,又遣皇甫嵩來代替。英勇善戰的張梁軍,又給了這個劊子手以沉重打擊。但是,十月間,起義軍麻痹大意,遭到皇甫嵩的夜襲,損失很大,張梁英勇戰死,陣亡和投河犧牲的共八萬多人。
十一月,皇甫嵩攻張角弟張寶于下曲陽(今河北晉縣西),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,張寶軍十萬多人壯烈犧牲。
九個月的戰斗,黃巾軍顯示了農民群眾的革命威力,給了東漢王朝以極其沉重的打擊,動搖了東漢王朝的反動統治。
主辦: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河北省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冀ICP備字06016263-1號
冀公網安備 13010202002246號網站標識碼:1300000013